<noframes id="91n77">
      <noframes id="91n77">

        <big id="91n77"></big>

        <pre id="91n77"></pre>
        <p id="91n77"></p>
        學會簡介

          廣東省畜牧獸醫學會是由廣東省民政廳批準成立的具有法人資格的全省性社會團體,是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的組成部分,是黨和政府聯系畜牧獸醫科技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是發展我省畜牧獸醫事業的重要社會力量?,F任理事長是廖明同志。

         
        水禽產業轉型升級研討會“順市 謀實 共襄鮮機”

              12月8日,由廣東省畜牧獸醫學會水禽專業委員會聯合廣東省家禽業協會主辦的“順市 謀實 共襄鮮機,水禽產業轉型升級研討會”在惠州市舉辦,來自廣東省內的標桿養殖場、終端連鎖品牌店以及行業相關從業人員專家,約300余人通過分析南派烤鴨上下游產業中存在的問題和難點,共同探討水禽養殖、加工、消費、品牌塑造等轉型和升級的途徑。
         


        華南農業大學副校長、

        廣東省畜牧獸醫學會理事長廖明致辭


        廣東省家禽業協會會長陳迎豐致辭


        黃淑堅:舊病新發,水禽疾病復雜  

        要做好“養、防、檢、治”


        黃淑堅教授作報告


             

            廣東省畜牧獸醫學會水禽專業委員會主任、佛山科學技術學院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黃淑堅教授對當前水禽新發疫病流行特點及防控對策做了詳細的介紹,他表示當下水禽流行疾病存在新發疫病多,通過消化道感染,主要侵害雛鴨、雛鵝,復雜多變,防控辦法少,經濟損失嚴重等特點。


              對于水禽疫病綜合防控要做好“養、防、檢、治”,形成“養重于防,防重于治”理念;做好保持環境清潔衛生,加強人員、環境和帶禽消毒,做好免疫接種尤其烈性傳染??;做到嚴禁從疫區購入種苗,種苗購入后觀察2周后才能合群;做到在患病早期,緊急免疫接種,可使用抗體(病毒?。┗蚴褂妹舾锌股兀毦。┻M行治療。

        黃得純:廣東水禽飼養總量超4億只,

        但存在嚴峻挑戰


        黃得純高級獸醫師作報告


              廣東省畜牧獸醫學會水禽專業委員會秘書、佛山科學技術學院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高級獸醫師黃得純介紹,2018年廣東省鴨的飼養量3.24億只,鵝飼養量8735萬只(省統計局),水禽飼養量約占全國的8%,總量超4億只。茂名、云浮、湛江是鴨的主產區,清遠、肇慶、江門是鵝的主產區。


         

              2019年,在非瘟帶動的“禽業紅利期”下,廣東水禽業也在快速發展,但仍然面臨著嚴峻挑戰:


              1. 生產水平低:飼料報酬,技術落后,勞動效率低,養殖日齡較長,成本高。

              2. 獸醫保健觀念薄弱:養殖過程中死亡率約10%-15%。因疾病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每年超過數億人民幣。

              3. 環境保護問題:土地政策,糞污處理,已成為制約水禽發展的重大問題。


              好行情賺不到錢,是因為養殖技術和管理的問題,黃得純認為未來廣東水禽的發展要重視健康養殖,其次整體養殖管理技術水平、投入、風險意識仍需要提高,最后資金投入要提升,賺到錢要提升硬件設施,提高產品競爭力。

                                                                                      周福華:水禽規?;s化養殖是趨勢
                                                                                                                    

                                     

                                                                                                周福華副總經理作報告

            

            廣西實隆農牧集團周福華在研討會上介紹了,水禽旱養模式在廣東的發展。水禽旱養相對水養來說有很多優勢,比如鴨子旱養可以節省土地資源,不污染水體,可以快速上量、上規模;投苗的時候不受季節、天氣、豐枯水期的影響;旱養集約化養殖有利于環境的消毒、疫病的防控、疾病的治療;其次成活率、上市率高,基本可以達到平均95%以上的成活率等。


               周福華指出,旱養雖好,但要注意這些問題:


              1、欄舍不要建在低洼處,不要受洪澇影響。通水、路、電。

              2、合理密度。按照欄舍面積,每平方米4-6羽。

              3、防范應激。貓、狗等動物竄入舍內,會造成擠踏致死。

              4、防掉毛。在雨季,舍內臟濕,易造成鴨肚皮“光板”現象。


             目前廣東已有很多旱養水禽的公司,除了實隆還有新希望以及溫氏等公司,未來肉鴨養殖會像肉雞養殖一樣,走公司化、規?;?、集約化,小規模散養模式會很快退出。


         

                                                                                         黎松青:堅定從“種源” 到“餐桌”

        一體化經營產業鏈的發展路線


        黎松青副總經理作報告


               清遠市石興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黎松青在會上分享了石興鵝的產業鏈發展之路,據黎松青介紹,在種源上石興有兩大種鵝養殖基地,清遠太平鎮、三坑鎮養殖基地和英德英紅鎮養殖基地,預計目標2020年增產至10萬存欄石興鵝;利用種源發展指導思想,與高校結合建立“產學研”基地,優選優育,提升清遠黑鬃鵝種源基因;建立科研項目,發揮雜交優勢,優選優育,提升繁殖性能;在生產孵化上采用集中孵化,統一管理,提高商品苗的質量。


               在場地設施上,大鵝標準場地建設采用硬底水池連接高床+流動式清潔飲水,公司+農戶模式,完善農戶場地設施,使其具備高床養殖,提供流動清潔飲水;在食品加工方面,成立速凍中心和副產品加工公司,堅定從“種源” 到“餐桌” 一體化經營產業鏈的發展路線。

        劉惠青:廣東市場人均年消費肉鴨6只,

        缺口大市場前景廣闊


        劉惠青總經理作報告


               惠州市潮記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惠青表示,廣東市場人均年消費肉鴨6只,白鴨消耗100-120萬只/天;特種水禽消耗50-60萬只/天,全年消費水禽5.4億只,其中60%自產自銷,30-40%來自省外。他認為“廣東水禽消費市場缺口大,前景廣闊”。其中“水養、鮮烤、現吃”的南派燒鴨,是廣東水禽消費最大品類。


               缺口雖大,但副產品開發嚴重滯后。劉惠青表示,目前廣東水禽產品加工業門檻提高,產品亟待升級;產品辨識度模糊,大眾消費市場對水禽價值判斷停留在價格不高、平民消費、快速食品層面上;行業標準與規范有待完善;重視加工卻忽略營銷手段,消費市場缺少影響力品牌,跨縣跨市品牌比較少,消費市場主導力不夠。


               劉惠青認為,隨著消費者感性與理性消費意識提升。未來水禽副產品加工要注重產品安全、品質、服務、環境,并且在口感、形象、口碑體驗有新的主張。


               主題報告結束后,由廣東省畜牧獸醫學會水禽專業委員會主任黃淑堅主持,圍繞未來水禽行情和水禽發展管理養殖模式進行了一場圓桌會議,對主題報告中提出的問題進行了深度的探討和分析。
         
                               
                                                                                                      圓桌論壇

              黃淑堅在圓桌論壇總結到,非瘟之下水禽產業還有很長一段時間的發展時期,要抓住機遇;廣東水禽在面臨無水可養的情況下,要進行產業的升級,水禽企業要學會走出去;未來水禽產業將發展為從“種苗”到“餐桌”都是可溯源的,要做好產業鏈的延伸;關注無抗、食品安全、藥殘、環保實現水禽業的高效養殖,廣東水禽要走出屬于自己的特色之路。



          會議現場

         
                        

                                     本次活動得到惠州市潮記食品有限公司的鼎力支持!特此感謝!